首    页
  走进江波
  新闻中心
  产品中心
  营销中心
  人力资源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肠病“心”治

 

      李女士是一位已经退休的大学老师,她平日不爱和人交往,主要的活动范围就是在家里,偶尔出去散散步。这种生活模式持续一段时间以后,李老师开始感觉到肚子不舒服,经常出现下腹部疼痛、腹胀等不适。原先大便很规律,一天一次,都是在早晨睡醒后,现在大便有时稀、有时干,便次也改变为一天0-3次。

  李老师很担心,害怕自己患上了肠癌,她跑了很多家医院,做了肠镜、B超等检查,都没有发现问题。每次刚做完检查,听医生说没有大问题,李老师就觉得全身舒服了许多,腹痛腹胀等不适好像都消失了,可过不了多久,李老师又开始感到腹痛腹胀,而且只要大便稍微稀一点,她就惶恐不安,赶紧再到医院就诊,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近三年来,李老师已经做了6次肠镜,十余次B超,几十次大便潜血试验,成了消化科医生人人都认识的患者,人也瘦了十来斤。

  后来,李老师在女儿的反复劝说下看了精神科门诊,服用了抗焦虑抑郁药物,人开朗了很多,她的症状也渐渐消失了。

  这是一例典型的精神心理障碍“连累”到胃肠道的病例,这样的病例在消化科门诊非常多见,而且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密切的主要有两种功能性胃肠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主要是:上腹疼痛或不适、腹胀、早饱、恶心等;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是:腹痛、腹泻、便秘、腹泻和便秘交替等。这两种疾病诊断的前提是:经全面检查,没有发现器质性疾病。目前,这两种疾病的发病率很高,可占到消化科门诊就诊患者的50%左右,这两种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就是情感障碍。这些患者往往要求反复器械检查,造成很大的医疗资源浪费。

  那么,什么样的情感障碍可以导致消化道症状呢?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睡眠不好、易于疲劳、存在敌意及有悲哀情绪,是引起消化道症状的常见不良情绪。焦虑、抑郁和恐惧可以导致胃肠动力低下,而愤怒和厌恶可导致高动力反应。动力低下的症状主要有嗳气、恶心、反酸、腹胀等,而高动力则可导致腹部绞痛、腹泻等。这些患者一般有共同的个性特点:性格内向、神经质。他们在生活中比较孤僻,不爱和人交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情绪波动比较大,对自己的健康忧心忡忡,总担心癌肿已经在自己身体内生长,三天两头往医院跑,甚至就诊于多家医院,有些人甚至吃不好睡不香,日渐消瘦。

  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经过抑制胃酸、促动力等治疗一段时间后,如果疗效不好,则应去精神专科接受心理测评。如果被诊断为焦虑抑郁症,可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目前应用的抗抑郁药包括传统的三环类、四环类药物,单胺氧化酶拮抗剂和近来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这类药物既可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又可调节患者的胃肠功能。这些药物起效较慢,需要服用一定的疗程(3-4月),症状控制满意后逐步减量,稳定后再考虑停药。

 ◎心理和行为治疗:对药物治疗欠佳的患者,可采取心理和行为治疗。首先,要让患者对自身的病症有正确的认识,明白这不是致命性疾病,使患者彻底放下思想包袱。其次,要把患者的注意力引导到外部世界,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对老年患者来讲,应多参加社交活动,扭秧歌、打桥牌、下围棋等文化活动可能成为消除消化道症状的“良药”。




点击次数:7874  录入时间:2009/11/2 9: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