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走进江波
  新闻中心
  产品中心
  营销中心
  人力资源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医院服务器美国75台/中国4台,落差巨大

                                                                          来源:南方都市报

      看病无需在长龙般的队伍中等待、病人尚在120急救车上,电子病历已被传到医院,报销医药费时不再为整理无数诊疗单和药费单而苦恼、每次转院也不必抱着一大叠的病历……

     去年,中国政府宣布投入1240亿美元改善14亿人民的医疗水平,开启医改大幕的同时,全国医疗信息化面临着一场大“手术”。长期以来,受限于各方利益博弈、观念和系统本身复杂性等樊篱,医疗信息化始终面临着孤岛成片、烟囱林立、医疗资源极度不平衡等尴尬局面。如何突破?

     医疗卫生,这个被信息化界公认最难啃的行业会因此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电子病历”成信息化急先锋

     12月31日,国家卫生部网站发出由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为各地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以配合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做出具体规范。明确要求电子病历基本内容须包括患者在医疗机构历次就诊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摘要信息等医疗费用记录。

     《标准》规定,电子病历主要内容应包括:病历概要、门(急)诊病历记录、住院病历记录、健康体检记录、转诊记录、法定医学证明及报告、医疗机构信息等七个业务域的活动记录,病例概要中需记录医疗费用方面的相关信息。

     卫生部强调,建立电子病历是为保证健康档案“数出有源”而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如果说医疗卫生信息协同相当于建立医疗信息互联的纽带,那么居民健康档案就是纽带上的每一个结,是打通“任督二脉”的关键。利用电子病历,实现对居民健康管理过程的科学与规范的记录,这是一项覆盖个体从出生到临终关怀全生命周期的工程,将对人群的关注从事后救治转移到事前防控上。

     以“毒奶粉”事件为例,在“毒奶粉”被媒体曝光之前,各家医院已经陆陆续续接纳过多个肾结石儿童。通常情况而言,肾结石不该在该年段的儿童中出现,如果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一旦该病症发病率在某一地区突然上升10倍甚至百倍,就很容易被发现。

     推广尚面临三大瓶颈

     医疗信息化核心内容是电子病历,但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政府都没有拿出完整的电子病历标准体系,中国医疗信息化更多的是政府行为,这为其推进提供了很大的动力,不过,中国医疗信息化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

     戴尔佩罗医疗集团中国与亚太区总裁周宾在接受采访时说,医药信息化应用利益相关者众多,这其中包括患者、临床医生、医院管理者、社区医生、医疗保险、公共卫生、卫生行政、科研机构等。

     这些利益相关者在电子病历信息采集和使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提出了不同的功能要求和信息标准。可以设想,如果要把创建于不同历史时期,分散存放在不同机构和部门,又隶属于不同所有者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这件事情会有多难。不但要解决技术难题,还要解决体制机制,规范管理各方面的问题。

     其次,由于居民流动性大,生命长期性,信息分散在不同地区、不同机构,因此电子病历的数据必须在规范统一形成标准后才能共享。

     此外,医院信息化实践证明,电子病历信息的复杂性是其他任何领域无法比拟的,导致电子病历信息标准开发投入很大,但收效甚微。而没有电子病历信息标准,就难以实现信息交换的要求。

     因此,目前电子病历应用只能是个性化、小规范,局部项目首先启动,进而通过实践,提出信息标准使用的技术规范,政府只能扮演引导标准开发和选择的角色。

     “标准”问题是最大挑战

     标准问题是信息化领域老生常谈的话题,美国医疗信息和管理系统学会H IM SS的亚太区副总裁兼执行总监Steven Yeo认为,各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存在着系统分割、相互独立,业务流程不统一、不规范,信息化标准研究起步较晚等问题。

     自去年以来,相关部门在医疗信息化方面出台一系列的规定,以求建立一个信息标准库,除卫生部去年12月31日发出由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办法外,在新医改方案发布实施后,卫生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卫生部卫生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在2009年5月19日、6月4日和8月4日相继发布《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和《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

     如此高规格、高密度的信息标准发布,充分显示出我国在推进医疗卫生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方面的力度和决心。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饶克勤主任说,当前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要加快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化的建设。第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化的居民健康档案。如果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和标准化的要求,健康档案将会是五花八门,这将会重走美国过去的道路;二是建立国家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即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电子病历的内涵、基本架构和数据标准做出清晰定义;三是建立国家卫生信息数据字典。

     除了标准问题之外,很多医院的IT系统投入不足,也是阻碍医院信息化的一大短板。

     由戴尔联合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在国内的调查显示,一方面,中国医院普遍存在服务器容量不足的问题,国内医院的服务器平均数量为4台,这只是其它国家同等规模医院服务器数量的零头,如美国医院的平均服务器数量为75台,而英国为81台。另一方面的问题是服务器老化,四分之三的医院的服务器更新周期至少是5年以上;此外,中国医院的虚拟化应用很少,96%的医院目前没有虚拟化运用计划,只有16%的医院计划在两年内实现服务器虚拟化,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旁边报道

     医疗信息化为患者“减负”

     提到上医院,没有病的人都会头痛,有病的人更会觉得麻烦。挂号、就诊、缴费、取药……众多环节把患者和陪护人员折腾得苦不堪言。随着医疗信息化的逐步普及“麻烦”将得到极大缓解。

     电子挂号省去排队麻烦

     上医院排队挂号,特别是一些大医院的知名专家的门诊,很多患者排一整天队都可能挂不上,白白浪费了时间。

     电信运营商与医疗机构合作推出预约挂号业务,患者通过手机短信就能挂号,能随时了解、安排自己的就诊时间,解决了中介向患者收取挂号服务费的问题,更为患者减少了医疗成本,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电子缴费便捷安全

     患者到医院就诊,挂号要缴一趟费,取药又要缴一次费,有些医院没有POS机,而患者如果没有带够现金,又要跑到银行去取。而有了电子缴费系统,轻松刷卡就能缴费,既方便,又安全。

     电子病历方便与医生沟通

     如果给病人看病的医生相对固定,那么患者可节省不少介绍病情时间,很多病人没有保存病历的习惯,换院就诊时会要求患者做大量的重复性检查以确诊。

     有了电子病历,上述环节就变得简单多了。复诊的时候,医生只要打开电脑,患者以往的就医信息就会出现在医生面前。

     数字影像系统快速“传输”病情

     患者照X光、CT等检查时,都要等待洗片,然后将底片交给医生。取底片要排队,取完底片回来后,如果遇到医生在给别的患者看病,又要花费很长的等待时间。

     而通过数字影像传输和存储系统,可以实现底片的无限储存和远程发送,患者拍摄的底片可由放射中心立即传到接诊医师椅位的计算机,免去等待时间。

     远程就诊省时省力

     不少基层医院医生技术水平跟不上,遇到疑难杂症,基层医院一般都会建议患者到更高级别的医院就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通过远程医疗,基层医院的医生可以得到专家的“现场”指导。




点击次数:7655  录入时间:2010/1/22 8:08:53